【韦庄突破花间派“闺情艳科”局限,融入个人身世与家国情怀,开李煜、苏轼抒情词先河。】
【善用口语化表达,如“记得那年花下,深夜,初识谢娘时”,贴近民间词风。】
“又是苏轼!”
“这恐怕是位劲敌!”
违命侯李煜看到这里,沉声说道。
他也注意到了苏轼,被天幕提到很多次了,估计也是位实力很强的词人。
【清代周济评其词“清艳绝伦”,兼具感伤与沉郁,贴近杜甫诗风。】
【韦庄的词由“花间”向“南唐”过渡,影响李煜、冯延巳,诗作以史笔写乱世,具史诗价值。】
“也不知道吾能上榜否?”
冯延巳抬头看着,心中有些忐忑。
这些宋朝的词人,已经把词写到极致巅峰了。
想超越他们,很难!
【部分史学家批评韦庄晚年效力割据政权,有悖忠唐之志,但其治蜀政绩亦受认可。】
“那时候的大唐江山已崩塌,怪不得韦庄!”
唐太宗李世民叹了口气,语气低沉地说道。
任何封建王朝都避免不了灭亡的结局,这是历史的规律。
要想长久兴盛,还需要另辟蹊径,走上另外一条路。
千年后的新中国,就是一个好榜样!
【韦庄的一生,从长安才子到蜀国宰相,亲历唐末乱世,见证王朝更迭。】
【其文学创作既承袭花间派的婉约,又突破闺阁局限,注入个人与时代的深沉感慨,成为唐宋词风演变的关键桥梁。】
“能得到天幕如此评价,老夫此生无憾矣!”
天幕下,韦庄露出了满足的微笑,感慨万千地说道。
身为一介文人,能做到名留青史,作品传承千年,这就足够了!
纵观历史,无数文人墨客,毕生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?
【温庭筠与韦庄同为晚唐五代花间派的核心词人,但二人的创作风格、人生经历与文学价值存在显著差异。】
【他们的词作既体现了花间派的共性,又展现出独特的个性,共同推动了中国文人词的发展。】
“只有发展出自已独有的风格,才能称得上大家!”
温庭筠端起茶杯吹起浮沫,喝了一口茶后,淡淡地说道。
只有开拓创新,才能有所成就。
古往今来,莫不如是。
【两人将词从民间俚曲提升为文人雅文学,确立了“词为艳科”的传统,使词成为一种独立文体。】
【温庭筠的密丽与韦庄的疏淡,共同构成花间派“雅化”词风的两大路径。】
【他们的词,均以男女情爱、闺怨离愁为主要题材,善用女性视角,塑造了晚唐五代词婉约含蓄的审美范式。】
【相比于前人,他们更注重词的音乐性与格律,温庭筠精研音律,韦庄以白描入词,均对词体的成熟有重要贡献。】
“原来词的发展是这样进行的……”
屈原看到这里,眼前一亮,恍然大悟地说道。
原来词的发展也是历经坎坷,经历了几百年才发展到巅峰。
【温庭筠的词,秾艳密丽,被称为“词中贵族”。】
【如“小山重叠金明灭”“水精帘里颇黎枕”,善用金玉珠翠、闺阁陈设等华丽意象,营造富丽堂皇的感官世界。】
【他的词含蓄隐晦,情感表达曲折婉转,常通过场景暗示而非直抒胸臆,形成“深美闳约”的意境。】
【温庭筠被尊为“花间鼻祖”,其词风直接影响北宋晏殊、欧阳修等婉约词人,奠定了词体“要眇宜修”的美学基调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