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麻子没有找到驼队的藏身处,就在峡谷附近的水井里投毒,还在前往十八垛子(驼队目的地)的路上设下重重关卡。
李校尉也猜到了马贼的动作,安排了一个兄弟往北,制造出驼队赶往十八垛子的假相。
自己则带人向东穿越茫茫戈壁,到小孤城向大唐守军求援。
这一趟九死一生,李校尉让年少的地虎离开了队伍,其他人跟着他穿越戈壁。
这一路水源十分重要,老不死的告诉李校尉,在戈壁里有条暗河,十二年前自己曾在那里喝过水。
然而十二年沧海桑田过去,暗河早已不见踪迹。
往北诱敌的手下以为马贼已经被吸引走,回来与驼队汇合。
岂料安麻子早就派人跟踪他,找到了驼队所在之处。
安麻子带领马贼对驼队展开攻击,然而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就撤了回去。
不过马贼的目标并不是杀人,而是毁掉了他们的水袋。
没了水袋,一行人想穿越戈壁就是不可能的事情,安麻子使出攻心计,故意把两袋水抛在驼队面前。
在一个老部下试图捡起水袋之时,安麻子下令放箭,带走了他的生命。
李校尉看着自己的老部下被人如此戏弄,再也忍不住,双方继续展开战斗。
然而因为心浮气躁,阵型被安麻子率领马贼冲开,还干掉了老不死的。
老不死的临死之前,发现眼前的场景如此熟悉,好像在十二年前看见过。
他一刀刺入脚下的土地,一股清泉喷涌而出,原来十二年前的暗河就在他的脚下,他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。
看到泉水喷涌而出,驼队士气大涨,打退了马贼,安麻子也伤了右手。
驼队终于赶到了小孤城,然而此地的守军在半个月之前就被调走备战了,此地只留了几个看守军械的士兵。
李校尉没有办法,召集起所有人,准备血战守城,文珠也表示自己是将军的女儿,打打杀杀的她也不是累赘。
安麻子将驼队的下落告知了突厥人,突厥人也不装了,点起数千人马准备开战,攻下小孤城。
然而寡不敌众,小孤城在一番血战之后还是被突厥人攻破。
李校尉的几个老部下也相继战死,来栖和李校尉与安麻子展开战斗。
两人之前已经消耗过度,根本不是安麻子对手,来栖死在安麻子刀下,李校尉被一刀重伤,无力阻止。
安麻子一刀劈死了拦路的小和尚,也劈开了存放舍利的佛塔,想看看这舍利长什么样。
这时候就是那拉胯的结局了,佛塔被劈开之后,舍利大方光芒。
小和尚佛祖附体,死而复生,一招佛祖掏心直接超度了安麻子,然后原地倒下又变成了一具尸体。
(这个小和尚就是姜闻老婆周韵。)
城内存放的火箭也被野火意外引燃,万箭齐发之下突厥大军全军覆没。
幸免于难的文珠将舍利安全的送到了长安,全剧终。
当然现在周洛介入之后肯定不会如此寒酸,预算给足了一千五百万美元,大场面肯定不能少。
周洛直接把时间改到了玄宗时期,在开头加了一些长安城的描写,用中远景镜头交代一下长安城的繁荣景象。
来栖的身份也变了一下,换成了一个在西域戍边多年的府兵。
然后把这个舍利的来源改了一下,这个舍利是西域三十六国联合进献给大唐的礼物,象征着对大唐的臣服。
这样突厥人的动机也有了,破坏这次朝贡,搅合大唐和西域的连接,让西域归于突厥治下。
中间的部分,周洛给大唐安西军加了戏,描写了一下安西军护送这个舍利的过程。
安西军一站一站的护送着驼队,被突厥人袭击后活着到大唐的只剩下老侯这一支小队,解释了一下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就这几个人送。
驼队的护卫也在和马贼的战斗中一次次的减员,没有最后死的那么突兀,加深一下情绪递进。
最后的结局也不再是舍利的机械降神,而是之前早早离队的地虎的戏份。
他与小队分开后其实没有跑,而是想办法找到了远处安西军的驻地,搬来了救兵。
小队拼到黎明时分,众人在一番血战后,只剩下来栖、李校尉和文珠三人,来栖和李校尉和解,合力抵挡安麻子。
在突厥人即将攻破内城之际,大唐安西军神兵天降,赶到了战场,击败了突厥人。
整个故事也不是宗教在后面驱动,而是这群人对大唐的这种信念感。
李校尉一行人虽然是大唐的逃兵、但也是大唐的武士。
他们在西域逃亡之时,也没有落草为寇,而是自力更生,没有对曾经奋斗过的国家产生怨恨和报复。
陌路英雄的惺惺相惜和中古大唐武士的群像,成了周洛改变后《天地英雄》的主旋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