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县试七(2 / 2)

扣减虚粮

原积减渠占得实耕步方

一十四万四千步方减三千六百步方合一十四万零四百步方

折合官亩

依会典折算:

一十四万零四百步方商二百四十步方合五百八十五亩

四、具结呈报

该于实耕官田五百八十五亩,应造入黄册,秋粮米依则例每亩科三升五合,共该征米二百零四石七斗五升。

批红:

田制关国本,丈量务精核,毋使豪右隐占,亦毋令小民虚赔。

此缴。

这道题还真不难,难就难在数字太大上,且书写字时容易出错。

林泽祖相信只要朱文昌、王继学等人细心书写,那这道题等于是送分题。

至于其他考生林泽祖所接触的倒不多。

不过从王继学,李本典等人,刚接触算术之时抓耳挠腮的情况推断,估计这些考生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林泽祖刚收拾好第五题的答卷。

此时司号吏鸣锣收卷的锣声传来了。

时间刚刚好!

巡检的兵丁就站在考舍门口,司机监视有冒时偷写者。

还好的是经过正考一轮的淘汰,剩下的这些参加初覆的考生没有违规者。

但也偶尔会传来极力控制压仰的叹息和哀嚎声。

大概就是那些没有写完经义释解的考生发出的哀叹。

巡检的兵丁收完试卷之后,林泽祖抬头看了看天。

此时的天阴沉的可怕,光线已经暗了下来。

看来下午这场大雨是免不了了。

林泽祖又抬头看了看考棚的顶棚。

虽然棚顶是被清扫过,但保不齐雨下大了,顶棚会漏雨也说不定。

想到此处林泽祖也不敢赌,索性把心一横趁还没有下雨之前,把第四大题策论也书写完成。

若不然到时候真要是下了大雨搅乱思路不说,行文下笔还得顾忌别污卷面。

第四大题为时务策问部。

这也是林泽祖没有料到的。小小的一个县试而已这不是为难考生吗?

“今江南输漕米四百万石,河工岁费八十万两,当何以革弊利运”?

林泽祖不停地捋着思路。

首先

县试策论考题通常要求考生以\"臣对臣闻\"等开头,这个不能错也不敢错。

结构上要分为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分点论述和总结需要符合八股文的格式。

但作为策论可稍微灵活一些,要注意的是用词要简练,引经据典的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能光放空炮。

接下来题中提到漕米四百万石和河工费用八十万两,其重点在革弊利运上。

还要分析当朝漕运的常见问题。

官吏腐败

河道淤塞

赋役不均

运输损耗等

然后针对这些提出对策,比如严查吏治、疏通河道、改革运输方式调整赋税、加强监管等。

但是受到县试考生身份的约限,对策不宜过于宏大,需应更贴近地方实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