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天青点了点头,却又忍不住问道。
“可天竺万里之遥,风沙险阻,大师就不怕死在半路?”
玄奘闻言,反而露出一丝笑意:“施主可曾见过溪水?”
“见过。”
“溪水奔流,可曾因前方有石而停步?”
“......不会。”
“贫僧之心,亦如溪水。”
玄奘目光澄澈:“但求向前,不问生死。”
楚天青一怔,随后不由叹道:“大师当真豁达。”
玄奘摇头:“非是豁达,只是明白一事。”
“执着生,便畏惧死;执着得,便畏惧失。”
玄奘轻声道:“若能放下‘我’之执念,生死不过是一场幻梦。”
楚天青皱眉:“可若连‘我’都放下,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”
听到这话,玄奘看向门外的枯树:
"施主,叶子可曾问过'为何要落'?
"
嗯?
叶子为何要落?
楚天青一时语塞。
这是什么问题?
这是它想不想,问不问的事儿吗?
到季节了,它必须得落!!
不然的话,那就说明......
温室效应又严重了。
楚天青刚要张口回答,玄奘却是抢先说道。
"因为它不执着于'我',所以成就了四季更替之美。
"
玄奘温声道:
"放下'我'不是消失,而是像这落叶般,融入更大的天地。
"
楚天青闻言一怔,不由得微微颔首。
心道玄奘法师这境界果然非凡,难怪能成为一代高僧。
见楚天青不说话,玄奘又拿起筷子夹起一颗饺子放入嘴中。
但还未等咽下,楚天青又问道:
"我曾听闻天竺僧人托钵乞食,别人给什么便吃什么,并不忌荤腥,为何中原佛门却要严守素食?
"
玄奘强行咽下饺子:
"施.....嗝.....施主博闻,确实,小乘戒律中,'三净肉'可食。
"
"那为何......
"
"此中缘由有三。
"
玄奘竖起手指:
"其一,梁武帝崇佛,下诏《断酒肉文》,自此汉地僧众便以素食为尚。
"
“其二,大乘经典如《楞伽经》《涅槃经》中,佛陀明确开示菩萨慈悲,不应食肉。
"
“其三,佛寺既是修行道场,自当清净庄严,况且中原物产丰饶,既无乞食传统,又何必执着于口腹之欲?
"
"也不尽然吧。
"
楚天青轻抿一口茶水,突然轻笑一声:
"就说那寺庙周围的田地,十亩倒有八亩是庙产,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佃农们,辛苦一年到头,连顿饱饭都吃不上,所谓的丰饶......怕是只对寺庙而言。
"
这倒不是楚天青无的放矢,这两年朝廷经常将无主荒地、官田赐给寺院,
贵族、富民们为求福报也经常向寺庙捐赠土地。
甚至有的寺院利用宗教影响力,低价收购或强占民田。
虽然受限于初唐均田制的桎梏,寺院也不敢太过造次,但日积月累之下,百姓赖以维生的土地仍不断流失。寺院广厦千间,粮仓溢满,而耕者却无立锥之地.....
“你说的没错。”
玄奘点了点头,神色严峻:“这便是末法之相,正因如此,才更需要真经正法!”
他手指西方:
"天竺那烂陀寺,僧众万余,不置田产,专心修学,这才是佛门本相。
"
楚天青若有所思,随即又问道:
"请恕在下冒昧,民间常有议论,说佛门在乱世闭门诵经,盛世却广占良田、受朝廷供养。更有寺庙放贷取息,与民争利,这般作为,与法师所说的济世之道,怕是背道而驰吧?
"
玄奘闻言,神色依旧平和,但目光却渐渐深邃,他缓缓道:
"佛门本为清净之地,若真如施主所言,那已非佛法,而是魔障。
"
"哦?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