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武侠仙侠 >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 >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县城夜市

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县城夜市(1 / 2)

第92章第九十二章县城夜市

李贵生讲得起劲:“千真万确,没有半句虚假。阿姀娘子,难道你认识的小郎君,打从一开始就是一点不挑嘴什么都吃的吗?要真是这样,那也太稀奇了。”

似乎真是。她也不知走了什么狗丨屎运,没碰上过一个嘴刁得要命的宋衍。反而头一回碰上后,他就已经是一个什么都肯往嘴里送的,仿佛经屠龙刀改造过的人了。

笑笑说道:“刚来的时候确实也不吃,后来饿得紧,肚子里又缺油水,便给什么吃什么,一点儿都不挑剔了。”

李贵生夫妇都笑。

宋衍面上难看的表情也得以褪去。

姜姀到底还是给了他面子,没把他从前因为被自家大哥伤了心,撒泼打滚要绝食那事儿抖出来。要不然今日探讨的这个话题,怕是会叫他颜面扫地。

于是看向姜姀的眼神里多了分感激,又想起县城的炸果子摊主说起的,事关明日夜市的事情,便有了个正经由头,把话题岔开:“阿姀,明日夜市,你有什么打算?”

“得先点一点咱们剩下来的货品。要是剩得多,就需要在夜市上下点苦功夫。要不多,那明儿个咱们就逛吃逛吃,怎么舒服怎么来呗。”姜姀正好把手里的炖梨子吃完,说完这番,起身到了屋外。

几人便都没继续坐着,随她走到溪对面。

他们方才回来,已经将没卖完的竹编都收拾到一块儿。因而光凭目测空挑筐的比例,就能估出一个大概的数。

这样一数,就知道卖出了总体的大约半数。

原本姜姀还挺佛系,觉得卖多卖少都无所谓。反正买冬衣的银钱是凑够了,合上先前留下来的积蓄,再添两个酱缸,买点儿年节要吃的粮食肉蔬也有余。

可方才已经说起摆小食摊的事儿,就觉得,这回做的竹编还是得尽力多卖点儿。

要不然光凭那一成的抽成,还得兼顾几人日常的饭食,李秀婉要攒到猴年马月,才能凑齐摆摊的启动资金呐。

眼看大集的时间将要过半,还得留下最后一日用来采买年货。显然今日的盘点,只粗粗地估量并不足够。

庆幸今日因着在李秀婉那儿吃晡食,山腰上留下来的人多,便每人分了两个挑筐,各自数了数余下的货数。

一刻钟过去,合计起来,还余下鱼篓包七十九个,竹簸箕十个,竹筛子十三个,竹筐十五个,背篓十二个,元宝篮七个。

带出去的水墨竹灯倒是被全数卖完,因着大多客人都是批量采购,反倒成为这些货品里头最好卖的一种。余下的,也就是在家门前放着没挑下去的,还有整六十个。

剩下还有竹斗笠六个,竹编蚂蚱两个,竹编球两个。这些零碎的小物件,大多被姜姀当作搭头送出去,只能大略地回个本,挣不得多少余利。

至于今日的进账,姜姀在数完自己面前挑筐里的货品后,也借着油灯数了数。

本以为今日卖得会比昨日少,没想到算了才晓得,销售额与昨日几乎持平,还是在没有彩石贴补的情况下。

除开买炸果子和紫苏饮子的消费,合计起来,一共一贯四百八十文钱。也就是说,实际卖出去的货物,应该比昨日卖出去的还要多。

果然八卦祭天,法力无边呐。

兰英婶从挑筐前直起腰杆:“阿姀,你说咱们这样,还需要为明日的夜市做准备吗?”

“当然要。”姜姀道,“只是竹簸箕、竹筛子一类的实用品,在夜市那种休闲讨玩的时候,怕是卖不出几个。但鱼篓包、元宝篮之类,专为街上娘子打扮准备的背包,在那会儿肯定能有市场。咱明日要是人力够,就将所有的元宝篮和鱼篓包都带下去。其他的倒是可以往后稍稍,实在卖不完,自家留用也成。”

在旁站着的李贵生又问:“那咱们明日的吆喝词要改吗?”

“既然今日的我们这组的吆喝词和沈叔那组的都好用,就没必要再针对故事做什么变通。毕竟每日逛集的不可能是同一批人,这故事于那些新客来说,还是极新鲜有吸引力的。”姜姀话音一转,偏了下头,“但你的不行。既然已经被人戳破,就圆不回去了。容我今夜里好好想想,明日一早下山的途中,再教你一段新的吆喝词。”

三家人自此便作鸟兽散。

合上院门,姜姀简单洗漱过,躺到了床上。却没有立马入睡,而是为了新一日的吆喝词绞尽脑汁。

李贵生原先的吆喝词,与她和兰英婶喊的略略有差,讲的是一对非亲兄妹为爱私奔的戏码。

现在想来,或许因为这是古代,表兄妹、表姐弟之间喜结连理的不少,或许对于兄妹情事的包容度就更高。听起来,也远没有丈母娘和女婿,老丈人和儿媳妇的那种事情来得抓耳。

这般想着,或许就该祭出这个故事的原版,店家带小姨子跑了,才更有说服力。毕竟这个抓马的原版故事,在她上辈子,可是风靡了好一阵子的网络热梗。

能在一众网络梗中炒出热度,就一定有它火起来的道理。

至于明日夜市具体要做的事情,她心中也有了盘算。就等着看他们白日的销量如何了。要是能顺着这两日的势头发展下去,在第四日将余下的货品清空,应该不成问题。

翻了个身,姜姀酣然入睡。

一早,沈猎户起得也没前两日积极了。到点来时,天已经蒙蒙亮。

好在白日要带去县城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,起床抹了把脸,挑起担子立马就能走。

因着夜市的缘故,李秀婉和两个孩子也想凑这个热闹,便也收拾了一齐下山。

等走到县城,李贵生的吆喝词也背好了。一路上带着李秀婉和孩子们,絮絮叨叨地念了一遍又一遍。

连与哥儿和霜霜这两个小毛孩子,都能给店家带着小姨子跑了的故事倒背如流。

这回传授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。要还吸引不了那群爱听热闹的客人,那只能说,天意如此了。

到了县城,昨日那番拥挤的景象在主街上重现。平白消失的摊位,也并没有被摆回去。

姜姀大胆猜了猜。摊位在划线范围内,受官府直辖管理。那些官兵或许真不知情,却不意味着,这事儿与官府脱得了干系。

至于官府是出于什么原因,要连夜对摊位进行管控,她便思忖不出来了。

依照在山道上做好的分工,今日还是照着昨日同样的叫卖法子。每一家子为一组,顺着人流往居住区走,再跟着人流回来。

可今日的叫卖,自打一开始,就让姜姀察觉到了不对劲。

这不对劲不单单出在她身上,还出在周围许许多多,零售小件货品的摊贩身上。

明明距离年三十还有几日,偏今日上街采买年货的客人,就比前两日要多了。因而那些贩卖粮食、蔬果、肉类、果脯、瓜子的小摊贩,生意瞧着比先前好起来不少。

倒是他们这些卖装饰品还有实用品的,跟大集的第一、二日比起来,生意差得不是一点半点。

姜姀和宋衍、小果,三个人轮着吆喝。沿街来回走了不下五趟,甚至在那些卖吃食的摊子前停留了许久,也不见许多人,像昨日那样凑上来听热闹。

好在偶有一两位凑上来翻看货品的,都对他们的竹编手艺表示了实打实的满意,欢欢喜喜地拎了几个走。

但大多时候,都是凄凄惨惨,冷冷清清,叫卖得整个人斗志全无。

偏偏摊子后头隔几步路就有官兵镇守,她是既想停下歇歇,又被那些人盯得没法儿。只能机械地,挑着沉重的扁担,继续一遍遍地来回,吆喝,再去吃食摊子边上,吸引那么一位两位,可能对他们的鱼篓包感兴趣的娘子和郎君。

时近黄昏,熟悉的炸果子摊边,又围聚了一群人。

因着今日来的多是采买年货的客人,连带着炸果子摊的生意都不如前日了。

摊主低垂着眉眼,看看他们还盛得满满当当的挑筐,轻叹了一口气:“这年怕是要不好过咯。”

话归这么说,他还是热情有加地,将姜姀点了的三个炸果子做好,略控了控油,挨个装到油纸里叠好,给他们递上去。

这三个炸果子,是补给昨日没下山来,没吃上热乎的那三个人的。

霜霜奶声奶气地同摊主说了“谢谢”,接过摊主俯身递来的炸果子,放在嘴边吹了吹,一口咬了下去。

酥脆的面渣子,登时便掉得满脸满身都是。那肉嘟嘟的小脸蛋儿,被碎面渣子沾着,像只小花猫似的。

李秀婉替她将发丝上,脸上,前襟上的面渣子都扫下来,还叮嘱道:“小口吃,慢慢吃。”

霜霜却也是个急性子的。到手的好吃的,吃得那叫一个不管不顾。好几次被烫得龇牙咧嘴,稍微缓了缓劲儿,又埋头下去,咬下来一大口,将腮帮子撑得鼓囊囊的。

李秀婉顾不上的时候,与哥儿就帮着霜霜收拾身上,将那些掉下来的碎渣子拍掉。

就这样边拍边吃,两个孩子一眨眼,也都把炸果子给吃完了。

在他们吃东西的空档,已经有官兵,带着一群粗实的仆役,将划线位置,无人做营生的空摊子移去。

怕他们不晓得这是在做什么,炸果子摊主热心地同他们解释:“那些空出来的位置,到天黑,就会陆陆续续,被做宵夜的摊子占去。因着那些摊主,大多自家备有专属的小轮车和桌椅。所以没必要把桌子放在那儿,白白占了个位。”

姜姀料到夜市会有宵夜摊出没,又想到些别的:“那在夜市的时候,像我们这些卖用品的,还能去占摊经营吗?”

“怎么不能。”炸果子摊主指了指空出来,尚未被挪走的桌椅,“现在赶紧过去,把摊子占住。要不然再过一会儿,就得被那些仆役挪走了。”

一行人又风风火火地拣了处城门边上的摊子落座。

有地儿安顿和没地儿安顿的感觉还真不一样。一群人围着,虽也只能蹲着或者站着,但总归是有了个落脚的地方。身上的挑筐和扁担,也不用借人家的地盘到处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