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能帮就帮但愿不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……
张怀民弄清楚怎么一回事,顿时一脸无语地看着苏笑笑。
苏笑笑明知故问:“咋了?”
“谁说不要掺和别人家的事,容易里外不是人?怎么轮到你你就忍不住?”张怀民其实知道为什么,如果苏笑笑的性格同长相一样柔顺好欺,当年也不敢把她爹娘撵出去。这样爱恨分明的性子造就她不可能在面对悲惨状况时无动于衷。
苏笑笑:“只是把我的想法说出来,至于刘荷离不离,以后养不养父母,要看她自己。”
“你都那样说了,谁敢拦着刘荷不让离?刘荷离婚后回娘家,谁敢不让她进门?”张怀民无奈地说,“你堂弟媳妇心里不满又不敢把她大姑姐赶出去,不得天天给她甩脸子?她在娘家不一定比在婆家过得好。”
团团点头:“妈妈,爸爸说得对。”
“她可以进城打工。”苏笑笑提醒爷俩。
张怀民微微摇头:“不是人人都敢当街卖衣服。去饭店端盘子,也不是人人都能干。她三十来岁,竞争不过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。刷盘子竞争不过五六十岁的人。你当打工是那么容易的?”
苏笑笑:“可以去学校门口卖煎饼?”
张怀民叹气:“你以为卖煎饼就不需要勇气?还记得你第一次卖对联还要爸妈帮忙吗?她要有这份勇气,她丈夫给她一巴掌,她敢给她丈夫一榔头。”
苏笑笑张张口:“可是——”
“妈妈!”团团拉住她的手,“别可是了。妈妈,像妈妈这么聪明勇敢的人不少,但懦弱胆小的人更多。那个姑姑都三十多岁了,还能被二爷爷二奶奶骂哭,可见她多胆小。妈妈二十多岁,带着小小的我,都敢打姥姥姥爷。你借给那个姑姑个胆,她也不敢拿起擀面杖砸她丈夫。”
张怀民点头:“否则就是她家暴她丈夫。”
“可是有我们撑腰啊。”苏笑笑转向团团,“当时我身边可没别人。你爸能给我撑腰,但他离得远,你爷爷奶奶也离得远。我不要求她像我一样,她也不用离婚,只是到城里打工也不行吗?”
张怀民:“她跑到城里,她丈夫想打人的时候打谁?打几个孩子几乎没有任何成就感。”
团团:“所以那个姑姑想远离她丈夫只能离婚?可娘家回不去,又没勇气一个人出来,那这事——无解!”
苏笑笑顿有些恨铁不成钢:“那怎么办?”
张怀民身为队长也不是天天在办公室坐着。遇到凶杀案或者走私大案,他亲自带队。明察暗访的时候,张怀民见过太多:“关键在她自己。团团,还记得有一回爸爸陪你去学校踢球碰到的坐轮椅的老师?我们把他拽起来,他站起来了,我们一松手他又会坐回去。”看向苏笑笑,“这事跟你堂妹一样,必须她先站起来。”
苏笑笑要有个自己这样的堂姐,她能先把公婆丈夫收拾一顿,再把娘家人收拾一顿,“算了。反正该做的都做了,问心无愧。”忽然想起什么,“以前是不是说过那个坐轮椅的老师?”
张怀民记不清了,好像跟她说过,“说过吗?”
“你说他媳妇改嫁了。”
张怀民心中一惊,如临大敌:“想干嘛?苏笑笑,这事不行!绝对不行!你堂妹夫有暴力倾向,要知道你撺掇你堂妹离婚,他敢和你动手。再让他知道你把你堂妹嫁出去,他敢一刀子捅死你。”
团团登时抓紧她的手:“妈妈,不许管她!”
苏笑笑忘了,不由得生出一丝后怕:“我,只是说说。你先吃饭。”
张怀民了解她,见状便知道她不敢给刘荷介绍对象。又担心她晚上做噩梦,张怀民宽慰:“其实大部分男人跟老婆动手只是因为欺软怕硬——在外面被人欺负,不敢还回去,就拿老婆孩子撒气。你大伯带着你堂兄堂弟去把他打的鼻青脸肿,刘荷也不用离婚。”
团团摇头:“二奶奶厉害,小爷爷怕管多了挨骂,大爷爷和大奶奶肯定也怕。”
“那就没办法了。”张怀民去厨房。
团团转向他妈:“以后回村叫上我,不许一个人去。”
苏笑笑好笑:“你打得过谁?”
“我不会让你受伤。”
张怀民勾头说:“你也不许去。”看着苏笑笑,“以后我陪你去!”
“这事还没影,看把你爷俩吓的。”话音落下,迎来两记瞪视,苏笑笑投降,“一起去,都去行了吧?”
张怀民把电饭锅上的插头拔掉,“团团,再吃点?”
团团摸摸肚子,挑个小一点的包子。张怀民给他鸡蛋:“这个有营养。”又给苏笑笑一个,她微微摇头。张怀民剥开把鸡蛋黄放碗里,先吃鸡蛋白。
饭后张怀民把厨房收拾好,一看才六点多,洗漱后换上厚棉鞋,和苏笑笑带着团团去张新民屋里看《新闻联播》。
先前苏笑笑把洗衣机买回来的第二个周末下午,王芳就拿着床单被单过去洗。张新民知道这事,自然不好意思说,“大哥怎么不先买电视机。”他看到一家三口进来就拿板凳。
看完新闻,一家三口就回去。团团不爱看家长里短情情爱爱,苏笑笑前世看太多,现在不感兴趣。张怀民单纯觉着剧情幼稚,不如案件精彩。
翌日,夫妻俩去上班,团团窝在屋里看书。
年初五街上的店都没开门,陈大勇不用出摊,那边就他一人怪寂寞,又不敢去离陈家比较近的李家和朱家,就和杨一名来找团团。
杨一名打量一下团团手里的书:“你学校这么忙?寒假还要复习功课?”
团团:“除了不用每周都考试和补习,跟高三没区别。”
杨一名吃惊:“那咱们几个你最闲?”看向陈大勇。
陈大勇:“别人闲我不闲。人家英语单词不认识敢自己造,我都认识就是不敢说。老师同学都说我学的哑巴英语。每天练张嘴,我脸都抽筋了。”
杨一名就敢自己造句,什么人山人海,什么不三不四,还有“做课间操”之类的,他都直译。同学笑话他,他让同学说一段听听,结果同学有口难言。
只因除了特别有语言天赋或者父母从事这一行的,大家外语水平都差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