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主任,我这回除了带些山货,还有个想法想请您指点。”
陆青山声音不高不低,却让张建国立刻来了精神。
“哦?说来听听。”张建国把手一挥,示意他们去办公室详谈。
办公室里,陆青山放下背篓,直奔主题:“我这阵子在山里转悠,发现咱们关东山的菌菇野物不少,品种齐全,可惜不成规模,浪费了好东西。”
张建国托着下巴,眼神示意他继续。
“我琢磨着,咱们关东山的菌菇山货配上药膳汤底,做成‘关东山珍药膳火锅’,既新鲜美味,又养生滋补,比单纯炒菜香多了。”
陆青山从背篓里掏出几包精心准备的干燥药材,摆在桌上。
“药膳火锅?”张建国眉梢微挑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。
“没错,”陆青山打开一包药材,香气顿时冲上脑门,“这药材配比我琢磨了好些日子,滋阴补阳,祛寒驱湿,配上山里的鲜菌,那滋味,包您满意。”
“听起来不错,不过…”张建国略显迟疑。
陆青山心领神会:“张主任,这火锅做法并不难,我现在就能演示。若是您尝了满意,咱们还能长期合作,我保证源源不断供应最新鲜的山货。”
“这个主意好!”
张建国眼睛一亮,立即起身,叫来了后厨的大厨王刚。
王刚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师傅,在国营饭店掌勺二十年,一见陆青山就乐呵呵地打招呼:“陆兄弟!又给咱送啥好东西来了!”
“王师傅,今天我带来个新玩意儿,想请您帮忙试做一下。”
陆青山笑着点头,省去了寒暄。
几人来到后厨,陆青山将药材一一取出:“这黄芪、当归是底料,熬出来的汤甜而不腻;这枸杞、红枣增色提味;山药片儿打底,滑溜爽口;再加上野生蒲公英、金银花,去火气…”
王刚越听越入神,不住地点头,手上动作也跟着陆青山的讲解变得娴熟起来。
“青山兄弟,你这药材配比是祖传的?还是自己琢磨出来的?”王刚一边准备锅具一边问道。
陆青山笑了笑:“山里人的老方子,我加了点自己的想法。”
“高,实在是高!”王刚竖起大拇指,“我在这灶台前站了二十年,头一回见这么讲究的药膳配方。”
铜锅架上火,药材下锅慢火熬制,陆青山指导火候控制:“火候得掌握好,太大了药材苦,太小了又出不了味。”
“这羊肚菌切成薄片儿,涮不过三秒;榛蘑得洗净泥土,但别泡太久,会丢了鲜味;元蘑嫩,可以稍微煮一会儿…”
王刚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,不时点头:“妙啊,这处理方法真是讲究。”
不多时,一股奇特的香味从锅中升腾而起,由淡转浓,层次分明,既有草药的清新,又有菌菇的鲜美,再掺着一丝山野的清新气息。
张建国凑近锅边,深吸一口:“好香啊!这味道,我闻着就想吃了!”
“等会儿尝尝就知道了,”陆青山淡定地说,心里却暗自得意,这可是他前世跑外卖在城里高档火锅店学来的配方,只不过换成了山里能找到的材料。
汤底熬好,陆青山将各色处理妥当的菌菇分别放入,锅中顿时翻腾起一片色彩斑斓的景象。
“尝尝看。”陆青山给几人各盛了一小碗。
张建国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汤,眼睛瞬间瞪大:“好!鲜!这汤头甜中带鲜,回味无穷!”他又夹了片羊肚菌,轻轻一嚼,满口生香:“这火锅绝了!比我在沈阳吃过的名店还有味道!”
王刚也尝了一口,眉毛都扬起来了:“这味道,这味道…”
他连说了两个“这味道”,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,最后只能竖起大拇指。
这时,张建国眼珠一转,到办公室拿起电话拨了个号:“喂,老陈吗?是我,建国。今儿个有好东西,你赶紧过来尝尝…对,就当给省里领导接风排练…好,我等你!”
不多时,一个身材魁梧、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匆匆走进后厨,正是县公安局刑警队长陈志国。
“什么好东西,弄得这么神秘?”陈志国刚进门就闻到那股香味,原本紧绷的脸稍微放松了几分。
“尝尝就知道了!”张建国热情地招呼他坐下,给他盛了一碗。
陈志国品过之后,眉头舒展:“好汤好菜!这味道确实独特。”他抬眼看向陆青山:“青山,这是你的手艺?”
“山里人的土法子,加上点自己的想法。”陆青山谦虚道。
“不简单!”陈志国对陆青山更添几分欣赏,“这么好的手艺,可不能埋没了。”
张建国一拍大腿:“就是这个理!老陈,我正想和青山兄弟谈个长期合作,他供应优质山货,咱们国营饭店独家推出这'关东山珍药膳火锅’,你看怎么样?”
陈志国放下筷子,擦了擦嘴:“好主意。我看这样,建国你拿出点真金白银,预付点定金给陆青山,也好让他回去组织村民们采集山货,形成规模。”
“这个提议不错!”张建国眼睛一亮,立即从抽屉里取出现金,数了一百五十块,郑重地交给陆青山:“这是定金,以后每月固定收货,价格从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