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少,锅嘛,全由别人背了。
保宁帝耶律贤和皇后明珠的感情,就是越处越好。夫妻俩,可谓是连脸红,都没有一回的。
“我想着,五月中旬立了太子。是不是借着这机会,在秋闱时,举行一次恩科。”明珠说了这话后,饮一小口手中的奶酪茶,然后,似乎慢慢品了。
实则,她在等着夫君,消化她这一席话。
瞧着夫君似有所悟后,明珠的双手,把玩着手中的茶盏,接着道:“这样做的目的,也简单。就是不希望,太子的东宫,未来的侍从官全成了宗室勋贵们,又或高官们的家族子弟们的恩荫好去处。”
“至少,太子的东宫,我想一半的人手,换成了新鲜的血液。”
“高门与寒门,各占一半。又或高门里的人才真多,再多占一二名额也成。但是,却绝对不能少了寒门的读书人。”
明珠这一话,说的够直接。
保宁帝耶律贤点了点头,他道:“你这话也在理。”
“朝廷里不需要一个声音。东宫府,就更不能一个鼻孔出气了。”
阶级决定了立场。这高门与寒门之间,有些时候,站得位置不同,视野也是不同的。保宁帝耶律贤立了太子,自然是希望太子身边,皆是有德之人。
当然,这里的德,实指,有本事的人。
天下,有德者居之。
这德,是兵强马壮,是天下皆为私有。
所以嘛,这“德”之一字,真被道德文章的傻瓜酸生占据了,那才叫一个笑话了。
“对,我便是同意贤哥你这话。”明珠表示,她很能理解,保宁帝耶律贤的两句话。
臣子,得有能力。同时,又不能抱团取暖。
因为,那样的话,取暖是假,结党营私才是真。
而多少篡国的权臣,就是从结党开始的呢?
呵呵,不好笑的说吧,凡是成功篡国的权臣,就一定是结党营私过的。
不管多少的名目,是为天下安危,起兵讨董旧的十八路诸候也罢?还是曹操的迎天子,以奉之,讨不臣。种种等等,不一而足,全是借口嘛。
哪怕初心是好的,这人嘛,在上面位置坐久了,野心会加大的。
更何况,就是你本人没野心,你代表的利益集团呢?
要知道,一个人,是管理不了一个国家的。这权利的下放,权利的分封,就在了必然。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?
这官僚效忠于谁?
官僚嘛,效忠的自然就是给他权利的人。
而谁握了分蛋糕的权利呢?
明面上是皇帝。实际上,谁真正的握了这把刀子,谁才是一个国家的主人啊。
而保宁帝和皇后明珠,这二人是真正料理过政务,管辖了大齐朝廷的军权。在这两人的眼中,朝臣就是一定要用的,但是,也是要防的。
上位者,最应该做的,就是不要给几个小团体,至少,不能抱成了一块了。
你要不让抱团取暖,又不可能的。
这官员想办事,要办事,这就得有一个人脉网。
这一张网,网住的,就是一个小团体嘛。
次日,五月十一。
从这一日起,未来的太子耶律安,就暂时停了上课。
原由嘛,也挺简单的。
耶律安这位皇长子,要学了太子大典上的礼仪。他这等主角儿,是一定不能出错的。
为了让儿子提前适应适应。
明珠让宫人们,就提前与皇长子耶律安演练演练。这熟能生巧,多来上几回,用明珠的话讲:“大郎这孩子聪慧着,有几次经历了,他必然是牢记的。”
对于这一点时间上的用法,保宁帝耶律贤表示沉默的默认了。
五月十五日。
天很热,但是,也阻止不了,想看热闹的北京城的百姓们。
天坛,地坛,这是祭祀天与地,用的。
天子,号称天的儿子,这要立太子了,自然是需要祭拜了昊天上帝的。
皇家耶律氏是汉人,这一等汉人的礼法,自然是要行的。
这祷文,是一定要帝王亲自写,亲自烧给了上天知道嘛。如此,也保国家安宁泰平。
从皇宫的东大门,羽林军护卫,三五一岗,五步一哨。
一直绵延至了东大门外的天坛处。
百姓们,在这一天,是真正的见识了,何为皇家的气派。
那军队的武威,那士兵产身上的铠甲是阵阵煞气,凌冽冽的。这不是什么花架子军队,而是真正上过战场,杀人如砍瓜切菜一般,习惯习惯了的血战之军。
在人群中,新罗、南韩、扶余三国的使节们,纷纷感叹,不愧是上国的大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