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宁帝耶律贤笑着回了儿子之前的问题。
小太子耶律安强行记下了父皇的话。他觉得,他一定得努力,不辜负了父皇母后的期盼。他呀,要努力的长大,努力的学习,来弥补了他不懂的很多很多东西。
保宁帝耶律贤没有告诉长子的,则是皇家这般握贤了军权。完全是因为呀,天下未曾一统。若是在一统的过程里,让>
威望,在政治里是一种资本。一种无形的资本,一种活人向能用,死人身上同样能用的东西。它的好处与坏处,就端看如何用法了。
大齐军队的开拔,往东北而去,一路是非常顺利的。毕竟,在东海国内,勋贵宗室闪是扫荡的干干净净。而大军行进,也没不长眼的敢招惹呀。
至于新罗、南韩、扶余三个小邦国,更在保宁五年的夏节,被大齐朝廷塞外的骑士们,打得叫一个落花流水。
明珠这一回秋来,目的嘛,就是为了摘得灭三个小国的荣誉的。
这等灭国之功,还是皇家收在怀里,更妥当啊。
这叫政治正确。
其实,塞外诸部的联军,是有实力直接利落的干掉了三个小邦国的。但是,为什么留到了现在?
呵呵,塞外的采邑贵族们,又不是真傻子。
这等灭国大功,那是要等着皇家来收拢呀。为毛呀?
因为塞外的强力部落,那都是宗室采邑贵族,人人都有权利,同样,人人都被皇家平衡。这中间,皇家的部署,就是关键了。
大蛋糕是要皇家切的,这时候,懂得进退的人,才更容易被接受进圈子里。要不然,冒然出头的椽子,注定是要被砍掉的。
九月末时,大军到了。
三路大军,分别围了新罗、南韩、扶余的都城。
当然,这三个小邦国也就剩下了三座都城,来等着皇后萧氏建立赫赫威名嘛。
对此,明珠心头明白,大齐朝廷上下也是都敞亮的。对于皇家,宗室勋贵们表示信服的。一直以来呀,宗室勋贵们得到的好处挺多的。
皇家吃大块肉,宗室勋贵们人人分了一小块肥肉,人人都得了好处,这叫共赢呀。
有三国的使节提前回来报信儿,再有三国的公主们给支了主意。
被围困的三个小邦国,不是不想保住了社稷。奈何,心有余,而力不足。所以,在生死关头,不是人人都想跟社稷共存亡。
这不,新罗王室降了。
至于南韩王室嘛,便是挺有骨气的,没降呀,而是一把火烧了都城。然后,王室中的直系是死了,而旁枝与都城的其它百姓一样,逃难了。
对此,明珠很生气。
皇后很生气,后果很严重。
“南韩国的都城,逃出来的,全部让各族私兵捕之,其百姓贬为奴隶。”
对于这三个小邦国,明珠心头有数。全部严罚是不成的。毕竟,新罗王室跪得太容易,大齐朝廷吃相不能太难看了。
当然,这若是任由他们全部降了,大齐朝廷开拔一次,不是没收获了?
那哪成啊。这不是打击了出征将士们的热情吗?
所以,明珠心头,还是万分感谢了南韩国王室做出来的有勇气行为呀。这为明珠后续的举动,创造了最好的条件。
这南韩国的灭之,剿之,给大军出征的创收,作了好榜样啊。
倒归地扶余国,是一个挺会识眼色的。
在新罗国和南韩国的两个例子下,扶余国的王室,同样跪得容易。直接学了新罗国,开城门降了。
这一次出征,明珠觉得,不像是征伐。更像是军队武装一回,到外面游玩一回,然后,就得了大大的开门红,人人捞了好处,可以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了。
想是这般想,明珠却是知道的,战后的利益分割才是重点。
战场上嘛,得来的东西,如何分了果子,让每个利益集团满意了。人人都觉得不吃亏了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
不过,不用明珠操心多少的。
明珠表示,回京城后,五阁老那边肯定得通通气的。
这上下多沟通一下,有夫君在后面撑腰。明珠这位得胜的主帅,自然是底气非常充足的。而借着大胜,明珠想呀,给官员添一添俸禄,似乎也是可行了?
到时候,涨了俸禄,再抓一抓贪官。也是涮一把吏治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