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悬疑推理 > 视频通古今,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> 第79章 赵匡胤:这“十大帝王”之称,不要也罢!

第79章 赵匡胤:这“十大帝王”之称,不要也罢!(1 / 2)

第79章赵匡胤:这“十大帝王”之称,不要也罢!

◎他们暗暗点头,这宋太·祖是个聪明人,可这宋太·宗嘛,就差远了。◎

嬴荡:“嗯嗯,政儿说的对。六世之余烈,七代秦君各有各的使命,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
楚庄王@嬴荡:“就是你想学我?本王也曾有意武力夺鼎,可周王的使节王孙满对本王说:“德不配位,必有不详”,我也心知这天数未到,若是抢夺可能真的会遭遇不祥,于是便悻然退去,谁知后来反而成就了一番霸业。没想到,我只是试探着问一问,你竟然胆敢举鼎?不愧是虎狼之秦,真是野心勃勃。”

杨坚:“九鼎啊!史书有载,秦昭襄王运九鼎于咸阳之时,突然间天发异象,豫州鼎不慎落入泗水,期间,大将军赢摎病死,同时,王孙赢异人也病重不起,或许,真的是时机未到吧。”

刘彻:“听说始皇帝横扫六合之后也派人打捞九鼎,未果。从此以后,九鼎就不知所踪了。”

原本武姐姐已经昏昏欲睡、哈欠连天的,可看到九鼎的话题之后,她瞬间又不困了,揉了揉泛着泪花的眼睛,变身精神小伙儿:

武则天(世界霸主):“我曾敕令重铸九州鼎,并将新铸的九鼎搬运到通天宫安置。”

赵佶:“在下也曾两次铸造九鼎。崇宁三年正月,魏汉津上书请铸九鼎,我同意了,鼎于次年铸成。到了政和八年,在下又采纳方士的建议,铸神霄九鼎。”

北宋,延福宫。

宋徽宗赵佶怡然自得的欣赏着自己刚画完的花鸟图,他不住摩挲着下巴,琢磨着稍后再提上自己的瘦金体,那真是完美。

一旁的童贯满脸谄媚的吹捧道:“官家书画双绝,此番又是一件传世佳作啊!”

“呵呵。”

赵佶抚须而笑,但也没反驳。

暂且不提他这皇帝做的怎么样,可这书画丹青绝对拿得出手。

他不一定是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,但一定是书法丹青造诣最高的皇帝。

若说个人才艺,那真不是吹牛,有时候他甚至在想,若是哪天不做皇帝,去做个画家也是极好的。

宰相蔡京也上前道:“相传,夏朝初年,先祖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,令九州贡献青铜,铸造九鼎以象征九州。而今,这华夏九鼎流失已久,而武周的九鼎也在唐朝灭亡后不知所终。”

说到此处,他微微一顿,而后声情并茂、慷慨激昂道:“而今,官家两次铸造九鼎,也算是功德圆满。”

太子赵桓也大点其头:“蔡相公所言甚是,父皇复九鼎,真是居功甚伟。”

在场的数位官员也接过话头,连连地赞美道:

“依臣之见,陛下重铸九鼎,意义非凡,这帝王排行榜上必有官家一席之地!”

“是啊,□□、太宗都没能重铸九鼎,可官家却两次铸鼎,这帝王盘点必然会有官家的一席之地。”

“官家铸有十八鼎,这样的的功劳震古烁今,定是位列榜首!”

“官家一定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明君,功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□□、太宗皇帝,实乃大宋之福啊!”

听了这些话,赵佶难免志得意满、喜笑颜开。

看着屏幕上飘过的密密麻麻的童贯、宰相蔡京和诸位大臣的评论,他连连点头,觉得他们说的没错。

自己铸有十八鼎,功绩斐然,绝对是大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千古一帝,功绩已然远远的超过了赵宋家的历代先祖。

而诸天万界的皇帝们看着宋徽宗君臣的无脑吹捧,都表示有些看不下去。

实在太辣眼睛了。

你究竟有几分实力,自己心里没点数?

诸天万界:地铁老爷爷看手机jpg.

这是十大帝王榜单,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阿猫阿狗都能入选的,是在犹如恒河沙数的历代皇帝们之中选择十人。

每个都不是凡俗之君。

这榜单评价的是皇帝们的文治武功,不是你们的业务爱好。

秀个人才艺的,请出门左拐。

终于,有人看不惯他们这番自吹自擂,怒而开怼:

雍正@赵佶:“快别提了,我都替你脸红。你铸鼎没过几年,北宋就灭亡了,就连你本人,也都做了亡国奴,十八鼎及其他财宝也被金人劫去,至下落不明。”

朱由榔@赵佶:“你我也算是同病相怜,除了当皇帝,什么都会了。但是,那什么,咱们能不能心里有点数?这是十大帝王榜单,不是皇帝才艺榜单。你清醒一点!jpg.”

李煜@赵佶:“就像我,虽然擅长诗词,可我有自知之明,从不敢奢望自己能够入选,希望你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。梦里什么都有jpg.”

……

宋太·祖位面。

赵匡胤感觉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,即使他不知道赵佶的“丰功伟绩”,可看这些后世皇帝们的评价,也知道此人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。

他摸了摸胸口,突然感觉,如果赵佶这样的人物都能入选,那这“十大帝王”榜单也太没含金量了吧?

若真是如此,这“十大帝王”之称,不要也罢!

可转念一想,他又发现了华点——赵佶是亡国之君?

可是,无论是赵佶本人还是朝中的大臣,都认为他能入选十大帝王榜单!

赵匡胤浑身一颤,只觉脊背发凉。

大宋末期,竟已经如此之烂了吗?皇帝没有自知之明,大臣也阿谀奉承,实在是,不堪入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