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石师爷前两天被抓进刑部大牢,受了外伤,巧宝就带昭哥儿一起捣药,帮石师爷上药,还做药膳。”
欧阳大少奶奶飞快地琢磨,悄悄松一口气,暗忖:昭哥儿还只是个小萝卜头而已,比巧宝小太多,不至于变成她的上门女婿。
然后,她眉飞色舞,试探着问:“宣宣,如果有个特别好的人家,诚心诚意求娶巧宝,你答不答应?”
赵宣宣不假思索,果断摇头,眉开眼笑,说:“姐姐,其一,我家巧宝还小,她还没开窍。”
“其二,我家早就打算招上门女婿,没动摇过,所以巧宝从小就姓赵。”
不管别人的家世如何好,她都不会心动,舍不得把小闺女嫁出去。所以,巧宝从小学的不是三从四德,不是如何相夫教子,而是学医术,学骑马射箭,学算账,可以自力更生,不需要依赖丈夫。
赵宣宣晓得大少奶奶爱做媒,所以回答得非常明确,没有模棱两可。
欧阳大少奶奶心里十分失望,脸上依然笑眯眯,把真实的心思藏得深深的,免得自家没面子。
求而不得,大概是这世上最苦闷的事。
又聊一会儿别的事,她起身告辞。
回到马车上后,缓缓远离唐府,欧阳大少奶奶忍不住叹气,一边用拳头捶打自己的大腿,一边说:“真佩服宣宣,羡慕她的好命,生两个闺女,一点也不低声下气,反而比生儿子的人底气更足。”
她除了羡慕,还有些郁闷。
丫鬟微笑道:“大少奶奶,有些人是外面风光,其实心里也有酸苦。”
欧阳大少奶奶摇头,说:“我了解宣宣,她从来没苦过。”
“真正苦的人,老得快。”
“你看她,哪里老?”
丫鬟点头赞同,连忙改口:“看来,唐娘子是真的命好。”
欧阳大少奶奶哭笑不得,暗忖:咋办?她命好,我心里苦啊!
作为真心的好姐妹,她当然不会诅咒赵宣宣,但眼前的情况真是让她感到心烦。
当初,她头一胎就生个大胖儿子,可高兴了,被许多人夸赞肚子争气。
如今,自家臭小子想娶别人生的好闺女,别人却不稀罕这门亲事。到头来,自家反而变得低声下气,求都求不到。
哎!她快愁死了,暗忖:必须让城哥儿在这件事上死心,反正京城的大家闺秀多得是,比唐家巧宝更讨喜的小姑娘不是没有。但愿城哥儿像他爹一样有骨气,多想想国家大事,不要把整颗心沉迷于一个小姑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