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嘴叔,嘘!你看山头上那个像什么东西?”
张大嘴的驻足观望,又引来更多的人。邓宝还奇怪呢,自己一晃神,山下的邻居们是在做甚?
他起身准备去找絮儿,孟头儿说了越快越好,他已经耽误大半个时辰了。
人形黑影立在山顶,把田里的一众人吓得后退两三步,后边的被踩了脚,哎呀喊着躲着。前边的并非故意,同样踉跄找地方下脚。
邓宝顾不上酸麻的双腿,突然在山头上笑。
李黑蛋觉得自己损失一顿肉,气不打一处来。
“邓宝,你个憨货!在那装什么畜牲?滚下来干活!”
旁边人七嘴八舌等着邓宝过来,好一段日子不见人,可算有个知道回家的,他们开心啊。
不过邓宝几句话说清楚回来的目的,这些人可就笑不出来喽。
絮儿阴着脸问邓宝:
“你确定孟长义要所有人?!”
这位姑娘还没发火呢,可是邓宝已经感觉有点后背发凉。
能如何?硬着头皮往孟头儿身上推吧。
“孟头儿说县城局势不稳,那肯定是人越多越好。”
絮儿垂眸略一思索,又抬眼去看邓宝,问他:
“孟长义知道现在是农忙吗?”
邓宝支支吾吾道:
“啊……可是……外边人命关天吧可能。”
他怎么回?孟头儿没提啊!整个松县没多少能收的粮食,大概孟头儿给忘了?还是说把人家絮儿当冤大头啊?
其余人只看出絮儿脸色不好,但不知这位小姑娘不至于那般狭隘。
灾后必生乱,太平时候还有好官坏官呢,老百姓死活哪就那么重要了?
孟长义在这种时候抽走他的所有兄弟,定然是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。看来还得在山里多忍几年。
絮儿在心里默默念道:哥哥,我倒是希望你闯出个靠山来,这样乱世里好歹能保命。
邓宝等啊等,只有絮儿的沉默。
其余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去留本身并不重要。在他们心里,留下是成为人、过日子;离开,是敬重孟长义,继续关山军的信念。
未时刚过,村口脚步声杂乱。开荒地那批人率先回来,再之后就是北山砍柴的,溪边收豆子的,菜地浇水的,割草的,查看陷阱的。
通过邓宝描述,絮儿能想到县城是什么样子。孟长义正是好年华,该有所追求的。
为了不耽误邓宝带人离开,女人们聚在灶房为他们准备干粮。晾晒的豆子和野麦子还来不及磨碎,干菜和肉干则是现成的。
至半夜,六十几人路上的口粮准备齐全。宋丹霞为他们配上一些简单的止血药,送走那些人时,好些人的双手都是抖的。
怕么?
好似不占多少分量。
何时战火能烧到这片深山,那他们就是注定躲不过。
忧么?
那是自然。
朝夕相处同吃同住,早已不是普通邻里关系,互相之间是亦亲亦友的半路家人呐。
邓宝一直到离开村子好几里,也没能听到絮儿姑娘大发神威。村人殷殷叮嘱,半认真半说笑地告诉他们,入冬之前一定要回来呀,还等着他们给村里添荤腥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