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章 改变历史(上)(2 / 2)

张建华这么说,目的就是给聂主任一个思路,能不能把这些人都查一查。

若是查出很多人都有问题,将这件事报上去,一定会获得重视。

到了这个时候,李同志一定会派自已的心腹重查。

一旦证明属实,他就会进行深入思考,以他的聪明才智,一旦怀疑,就绝不会放任这些人胡作非为。

如此一来,或许能够改变这场乱局。

即便不能避免,但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,对国家都是有利的。

聂主任斗争经验何其丰富,很快便明白了张建华的意思,但他并没有采纳。

“建华同志,不要有情绪,要相信党和政府,我会关注这件事,只要孙旭同志他们是清白的,那谁也不能冤枉他们。”聂主任安慰张建华道。

这个时候,对于这场大革命,很多人虽然看不懂,但出于对李同志的崇拜信任之情,他们并没有坚决反对。

大家的普遍观点,还只是认为执行之人有问题。

聂主任的观点也是如此。

不过聂主任长期接触高科技,明白科学家的重要性,因此他绝不允许干扰到科学家的研发,打乱国家的部署。

知道聂主任的心意之后,张建华也没有再次提醒他。

这场运动才刚刚开始,他们的紧迫性还不足。

等再过段时间,他才会彻底认识到这场运动的危害性,对科研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。

也许到了那个时候,他才能认识到运动的危害性,按照张建华的建议调查其中的核心成员。

因为孙旭的缘故,两人没有寒暄。

最终在聂主任的干预下,孙旭和刘厂长被暂时保了下来。

碳纤维厂暂时还能够维持稳定,但这个时间谁也不知道能有多长。

而且聂主任他们也将会是对方的目标,一旦没了他的保护,以张建华等人的分量是罩不住的。

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,单凭父亲和岳父的关系,仅仅只能保住自已,根本庇护不了这群下属。

张建华开始回忆关于这场运动的资料,想着如何才能避免继续下去。

结合后世的历史,张建华认为这场革命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。

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华国长期面临鹰酱和苏熊的封锁,导致大家对国内外的形势产生了认知偏差。

其次是因为“他”眼光超前,提前发现再继续这么下去之后,未来将会出现新的官僚阶级、官僚资本主义等特权阶级。

这是和共产主义背道而驰的。

当然也有经济建设经验不足的原因。

因经验不足,便将阶级斗争经验套用于和平建设时期,错误估计“资本主义复辟”的风险。

事实上判断没有错,后世确实出现了大家担忧的问题。

只是历史也证明,那场运动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,反而因为运动的扩大化,耽误了国家的发展。

因此,张建华才会思考如何才能早日结束这场运动,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。

只不过他非常清楚,要避免这场大革命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要从国际环境认知、国内制度建设等多个层面进行劝说,要让李同志打心底里认同。

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