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了电话,陈烨便重新端着饭菜找到了周凯文等人,食欲大开地吃起了午饭。
徐少柱这个潜在的麻烦被彻底拔除,烟花厂那边可以安心地按照计划生产销售,他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“饱了没”这个倾注了他不少心血的新项目上。
陈烨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。未来可期。
“饱了没”外卖平台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。
上线仅仅一个多月,后台数据显示日均订单量已经稳定在了一千单左右,并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增长。
虽然初期的“烧钱”推广——比如新用户注册送券、拉新奖励、配送费减免等活动让平台账户上的资金花的跟流水一样,总体仍旧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。
但用户数量的激增、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攀升,以及逐渐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,都让陈烨看到了光明的未来。
他知道,前期的投入是必要的“学费”,是为了构筑足够深的护城河。
除了平台发展势头迅猛,乔烟烟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在日益壮大。
除了最初的钱然和伍祎帆,陈烨又通过吕振华和许贤的关系,挖来了两位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长,充实了后台维护和新功能开发的队伍。
陈烨给出的薪资待遇在同类兼职甚至实习中都属于顶尖水平,加班费、项目奖金一应俱全。
这让几个本就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干劲十足。
办公室里常常灯火通明,键盘敲击声和低声讨论声此起彼伏,满是创业初期的激情与活力。
蔡旭昆和王康这两个最早被陈烨“忽悠”来的大四学长,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。
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完成陈烨交代的任务,甚至主动研究起了市场数据,分析用户反馈,提出了不少关于平台运营和推广的优化建议。
对此,陈烨自然是乐见其成,甚至有意识地将一部分运营决策权下放给了他们。
他清楚,平台和公司想要做大,光靠他一个人是不够的,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核心团队至关重要。
陈亮带领的外卖团队也从最初磕磕绊绊的三人,迅速扩充到了八名全职骑手。
此外,通过许贤的兼职社,陈烨还招募了十五名只在午、晚高峰跑单的兼职学生骑手。
即便如此,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到一点,傍晚五点到六点半这两个送餐高峰期,所有人依然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。
一辆辆贴着“饱了没”黄色logo的电瓶车在校园内外穿梭,划出一道道黄色的轨迹,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然而,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,在某些人眼中却格外刺眼。
改变总是伴随着阵痛,尤其是在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时候。
冬南大学北门外,一家曾经拒绝与“饱了没”合作的面馆内。
老王叼着烟,眉头紧锁,看着自家门可罗雀的店面,再看看斜对面那家加入了平台的小炒店门口。
外卖小哥进进出出取餐的热闹景象,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,又酸又涩,还带着一股无名的火气。
他当初怎么就猪油蒙了心,觉得自家生意好,不需要那劳什子外卖平台?
现在可好,对门老李家的小炒店以前生意跟他差不多,自从加入“饱了没”之后,光中午的外卖订单就顶得上他半天的流水了!
而他自己呢?
堂食的客人没少多少,但外带和电话订餐的单量几乎断崖式下跌!
一个月下来,里外里差了好几千块!这还让不让人活了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