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人(1 / 2)

捉人

沈雾很久不铸剑,也很久没有提起过剑了。

平日消遣便是听书逗鸟,这里吃茶,那里喝酒。

从寒山镇出来,倒有段时间没跟这些小东西亲近。

彭缨来找他的时候,他正在檐下逗鸟。彭老爷送来的,一身碧蓝与灰黑交织的羽毛,圆头圆脑、憨态可掬。

他笑着,满身随然。

姜刃立在他身边,目光一扫而过叽叽喳喳的鸟儿,并不停留。

他看向彭缨。

这是小半月来,她第一次登门。

“沈先生。”

彭缨站在沈雾面前,抿唇,认认真真道:“我想同你一道上京都。”

-

彭缨看上了京都来的谢指挥谢大人。

那日秋雨初落,飞鱼服下腕间绘云金边翻滚,眉眼肃然的谢如晦踏马而来。

他勒住缰绳,朦胧光影里居高临下,声音寒凉。

“彭仲元之女,彭缨?”

彭仲元只有一位千金,彭缨。

然而谢如晦不是为她而来,是奉梁帝旨意来捉拿朝廷逃犯——于止寒。

很久以前,于止寒还不是逃犯,是本朝第一位十七岁的金科状元郎。

也是江湖上,血洗混元宗的“诗剑”。十步一诗,必斩人首级。

-

他当然了不起。

他进了宫,要刺杀梁帝。若不是皇太孙拼死相护,梁帝凶多吉少。

真是隔代亲。

皇太孙流落他乡多年,才见到自己皇祖父几日,竟敢舍身换命,半点没有犹豫。

梁帝既是欣慰又是震怒,点了谢如晦亲自缉拿。好好审,给朕审明白了。

谢如晦跪地,道臣领命。

起身时,面色如常。却没有人知道,他心底闪过了怎样的念头。

冬火。

初见时他还只是衣衫褴褛的瘦弱少年,如今,他已是事事做到最好,心思难窥的皇太孙。

-

谢如晦查到于止寒的踪迹,在苍州。更具体点,就在彭府。

他没有见到彭仲元,最先见到的,是彭缨。

再见到的,是沈雾。

沈雾穿过庭院,芳草萋萋,雨滴打落伞面。他慢步而行,轻笑出声。

“什么贵客,深更半夜上门?”

姜刃给他撑的伞,高大身影静默不语,沉如大山。

谢如晦怔了一瞬。

电光火石间,心头巨震。

很快,他翻身下马,视线越过彭缨肩头。半明半昧中,与沈雾四目相对。

静了那么一刻。

“沈公子。”

他也道一句沈公子。

-

彭老爷回府时,老管家急匆匆来禀报,指了指天,神情凝重。

谢如晦的大名谁不知晓,这是梁帝手里最趁手的一把刀。

活阎王找上门,也难怪老管家心头打鼓。尤其是,前几日小姐在外边捡了个男人回来。

彭老爷沉吟片刻,招了老管家到耳边吩咐几句。老管家重重点头,步履匆匆地又出了门去。

这头彭老爷理理衣衫,一脸自然地走向大厅。

“谢大人!”

他大笑:“什么风把您吹来了?”

-

朝廷上下,谢如晦见过不少油头滑脑的。这位彭老爷,若是入朝,想来也是位列前茅。

他三两句打着哈哈,旁敲侧击询问谢如晦来意。

谢如晦坐于左首位,茶盏搁在一旁,他指尖轻扣桌面。

“彭老爷,生意还是安分做得好。”

彭老爷颔首,顺着这话,慢悠悠说起自家布匹生意。

说着说着就到了大理寺少卿的妹妹身上,说这位少卿大人如何疼爱胞妹,如何重金买下锦缎。

谢如晦瞥他一眼。

彭老爷哈哈笑,一口茶下肚,还要再讲。

只是谢如晦不想再听,起身问道:“沈公子在哪?”

彭老爷:啊?

到底是来抓谁的。

-

谢如晦与沈雾算不上什么旧识。

京都传沈雾与他动过手,其实不然,谣言从来都是真真假假,不可尽信。

谢如晦只与沈雾见过一面。

那年武安侯府上宴会,小侯爷醉了酒,望见庭前月下倚栏而坐,笑意慵懒的沈公子。

他道:“那边是谁!让小爷细瞧瞧。”

走近了,简直惊为天人。

小侯爷脚步轻浮,嬉皮笑脸凑上去,沈雾给了他一拳。

小侯爷震惊,什么人这么狂?长得好看就敢对我动手动脚?

那可是小侯爷,祁阳长公主与武安侯唯一的儿子。

你!很勇!

-

小侯爷没被谁这样对待过,鼻青脸肿几日,拉着谢如晦要去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沈公子。

他住在永庆坊,鱼龙混杂,摊贩成群。富贵人家从不会来这里。

小侯爷说,没错,打听清楚了,这狂人天天来这茶楼听书。

谢如晦十分不想去,小侯爷又难缠得很。

他若是闹到梁帝那里去,谢如晦怕不是要跟着他转遍整个京都。

进去楼中时,一眼瞧见的是四殿下。

他侧着身子,同那听得津津有味的沈公子正说着话。沈公子扬唇一笑,面如冠玉。

那就是谢如晦初见沈雾。

果然画中人,酒中仙。

-

后来小侯爷跑去四殿